《三台龙门阵》
仁义好客三台人〈二)
邹 开 歧
江西邱氏居潼川 造出豆鼓香五洲
仁义好客的三台人,接纳了被贬谪到潼川的朝庭命官一一黄州府麻城孝感人文天富,身遭贬谪的文天富忠心耿耿为潼川这一方百姓谋福,其心“忠”也;娶当地霍氏为妻,“娶霍为霍”,承担起丈夫的责任,养儿育女,敬老孝亲,热爱当地百姓,其情“孝”也,在这方土地上落脚生根,繁衍子孙后代,才有了当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无二的忠孝乡。
龙门阵接到摆:
江西邱氏居潼川,酿出豆鼓香五洲。
大清朝英明果断的少年天子康熙,平息了鳌拜阴谋反叛事件之后,又面临着新的考验。吴三桂坐镇云南贵州,暗中招兵买马,扩充实力,想的是称王称霸,谋乱朝庭,已波击到湖南、江西。
专事调味品酿造的邱氏大家族,为了寻求一方安居乐业之地,分出一支人马,由江西一路风尘来到天府之国、四川盆地、涪江岸边的潼川府衙所在地一一三台。当他们驻足三台县城,一家大小,去到南门外的凯江岸边…… ,哇塞!看到的是:
绿波荡漾的凯江水,水面上往来的运载船只,还有江对面翠如碧玉的南寺坝;抬头一望,印盒山上,有神秘漠测的兜率寺;往左看,千里涪江,波光粼粼;再看身边的过往行人,脸上书写着友善与憨厚,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。持别是临时落脚之地,周围团转,挨邻侧近的三台人,不但见面打招呼,还主动寻问有无需要邦忙之事。三台人不但不欺生,还拿他们当自家人看待。于是,决定落脚三台,寻求谋生之路。
大家都懂得起,人活着是要消水气的,每天早上一家大小睁开眼睛就张开嘴巴要饭吃。
当时邱氏这一大家子落脚三台县城,除了凯江里的水可以随便喝,其余的一切都得拿钱买。
邱氏在江西养家糊口的看家本领,就是用黄豆做水豆鼓供人们下饭食用。正好三台乡下人都有在田边地角种黄豆的习惯,做水豆鼓不缺原料。
让邱氏一大家子没想到的是,用三台的黄豆、水和盐巴酿制出来的水豆鼓,勿论色泽和口感,都要比江西老家的好。真是喜出望外啊!当家理事的老人,将一家大小召集到天井坝坝里,对着老天爷连磕了三个响头。
更让江西邱氏没想到的是,当他们的水豆豉拿到街上去零卖,三合人不但不排外,只要口袋里有钱的,就买一点回去,让一家大小享享口福。于是,水豆豉就成了当时三台人与泡菜同等重要的下饭菜。水豆鼓有了销路,需要大量的黄豆,乡下农民就自觉地扩大黄豆种植面积。
豆豉有了市场,要扩大生产,更需要有个名号。邱氏的掌门人觉得,这豆豉虽然出自江西人的手艺,但这是用三台的原料,在三台这块地盘上生产的。三台,为潼川府属地,便取名“潼川豆豉”。从此,“潼川”这个地名就随着“豆豉”香飘华夏,乃至五洲四海。
这就叫“仁播爱草青而壮,善作良田耕并耘”。
龙门阵接到摆一一
又一位,从事商贸江西人,落戸三台育英才